致敬文学前辈,致敬不曾消失的古老文化

来源:禹田文化

 

记一场别致的创作座谈会——《蒙古牧羊犬》新书发布

 

在北京有一条不为人注意的小胡同。胡同的深处,有座安静的小院——史家胡同博物馆。
周末的北京,深秋的雨后,尘埃涤净,静谧的胡同披上了金黄的色彩。
在光影婆娑的午后,神秘的嘉宾们陆续到来,原来这里要召开“自然之子”格日勒其木格·黑鹤的新作《蒙古牧羊犬》的创作座谈会。

 

史家胡同博物馆,中国第一代儿童文学作家凌叔华先生的故居。
这座隐匿在北京胡同深处、散发着浓浓书香与古老风情的小院落,彼时正由工作人员们在精心布置。

 

 

进门处的签到台,与古色古香的门廊和谐辉映,这是老北京胡同文化与草原游牧之风的最初碰撞。

 

 

别致小巧的四合院里,整齐地摆放着黑鹤老师的摄影作品。梧桐树叶的光影投射在画面那苍茫辽阔的草原上,感受身边拂过的北京深秋略感清冽的风,身未动,心已远。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们为前来参加活动的嘉宾、媒体、大朋友、小朋友们准备了新出版的绘本《蒙古牧羊犬》,精致的狗狗胸牌和明信片,以及各种老北京特色小食品。

 

活动还未开始,小小的博物馆里已经有不少感兴趣的读者前来探路。既然时间还没到,那就先在院子里看看黑鹤老师的摄影作品吧!

 

 

“妈妈,妈妈,你看这只狗妈妈在舔它的宝宝!”“是啊,动物和我们人一样,天下的妈妈都爱自己的孩子。”

 

“哎哟呵,这狗可真地道!”

 

亲热的母女、热情的北京大爷,还有充满好奇的外国游客,都因这遥远北方的草原景色,而拉近了距离。

 

 

下午两点,活动准时开始。一段有趣的小视频将现场嘉宾、读者带入遥远的北方草原,现场顿时热闹起来。

 

 

关于神秘的草原深处,关于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和牧羊犬,始于《蒙古牧羊犬》这部刚刚上市的摄影绘本的话题,
人们将视线投注到古老咬狼猛犬的血脉,投注到即将消逝的游牧文化,也投注到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路径与中国原创绘本未来的发展畅议中。

 

IBBY主席张明舟先生:“如果把每一位儿童文学作家、插画家比作一颗星的话,希望我们仰望天空看见满天星斗的同时,也别忘记脚下的道路。”

 

在座谈会现场,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主席张明舟先生立足国际视角,谈及儿童阅读,也谈到了黑鹤此次创新性的创作尝试。

 

张主席认为,一位创作者,他的作品与他的生活环境、生命状态、精神灵魂都息息相关。黑鹤因为他独特的成长和生活经历而成为一位具有强烈个人创作特色的作家。
他的作品,多与常人难以接触到的自然下的万物为主题,这使得他在图书领域,包括国际童书界都很容易被注意到并获得读者的喜爱。

 

由此,张主席发散性地谈到,国际儿童读物联盟多年来始终致力于为孩子们提供好的、高品质阅读,因为改变孩子,足以改变我们未来的整个世界。
为了这个共同的目的,全世界各国创作者都在努力地为孩子们呈现更优秀的作品,而不得不承认的是,我国目前在“走出去”的道路上仍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世界对于中国文学、中国儿童文学的认知还停留在很初期、浅薄的印象中,为此,张主席大力赞扬黑鹤作品中对中国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也鼓励更多的国内创作者能够把更多好的、具有中国精神的作品传递到世界上,让世界听到优秀中国儿童文学的声音。

 

李东华院长:“在黑鹤的文本中,尽管题材不同,又相隔百年,但是我们依然能够从中看到(对五四时期第一代中国儿童文学作家)血脉的传承。”

 

鲁迅文学院副院长、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李东华女士揭示了黑鹤作品中的创作内核。她谈到,黑鹤不可替代的鲜明个人特色即是他对动物本身物性的尊重,
他并不是把人类的情感投射到动物身上,而是尊重动物本身的特性,人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动物真实的一面,这使得他的作品不仅适合小孩子看,成年人也同样会喜欢。

 

聚焦到新书《蒙古牧羊犬》,东华老师提到了作品中呈现的很多摄影场景,都在直接或间接地体现着一种人对动物付出,而动物为人类奉献的脉脉深情。
东华老师说,这位蒙古族作家,语言如蒙古长调般悠长舒缓,壮阔深厚,绵绵地诉说着他对于旷野的眷恋,对于动物的挚爱。
如今,他绵长而优美的文字与美轮美奂的图片水乳交融,为读者奉献了一本独特的绘本。

 

诚如东华老师所说,在儿童文学前辈凌叔华先生的故居里,我们仿佛可以感受先辈对后辈的凝视,和中国儿童文学事业一代代的薪火相传,从时间轴来看,这似乎是一场隔空对话。

 

 

绘本艺术家保冬妮:“阅读黑鹤的作品,总可以令人忘掉琐碎的世俗生活,使人变得单纯、纯净起来,这正是黑鹤作品所独具的魅力。”

 

绘本艺术家、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保冬妮女士,坚守绘本创作已经有十六年了。她从专业的绘本赏析角度,为现场读者分析了《蒙古牧羊犬》的个性魅力。
她说:图画书的文字与图画在创作之初,就形成了一种风格,这是由文字也就是故事内在艺术特质决定的;
文字内在气质的走向,为图画提供了可呈现的基础。图画的不同艺术形式,是绘画者、摄影师、图画书设计师找到的与文字契合的最佳表达方式,
这是在做图画书的整个过程中艺术家们始终寻觅、坚持的。图画书的故事提供者不“炫”文字,有节制地给图画留出空间;
图画的呈现者不“炫”技,知道自己的作品是故事内核的有机组成。故事与图画传递给读者的是创作者内心和谐共舞的一种表达,
读者一眼就能看出这样的图画书是具有艺术家风格的作品,它独特的气质与著名导演的电影手法一样,具有极强的辨识度和可看点。黑鹤这本摄影图画书正是这样的。

 

 

儿童文学评论家陈香:“黑鹤的作品,包括他本人,带领我们窥见心中宁谧、质朴、充满蓬勃生命力的桃花源。”

 

儿童文学评论家、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香女士从自然与生命的角度讲述了黑鹤摄影绘本《蒙古牧羊犬》的价值和意义:
《蒙古牧羊犬》展现了蒙古牧羊犬的出生与成长,和牧羊犬的生活日常,而背后,是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日常。
一方蓝白(蓝天、皑皑白雪)的宁静深邃、甚至浪漫梦幻的草原深处秘境,一种粗粝、原始、古老而传统的生活方式,却充满着质朴的理想与力量感。
在北方的北方,有一群人这样生活。散文化的节制、凝练而又娓娓道来的风格,与摄影图画的风格相得益彰。
全书以单帧页面进行画面叙事,因为文本的历史文化背景注定使它无法成为一部轻快的作品,但单页、半跨页、跨页和边框的视觉冲击,形成了画面叙事的节奏与起伏。

 

自然与生命,这是原创图画书的稀缺题材,也是与光影、与摄影媒材最为贴切的图文叙事。显然,一本《蒙古牧羊犬》,只能出自于自然之子、草原之子黑鹤。

 

 

王蕾教授:“好的阅读可以拓展儿童的阅读世界,让孩子通过阅读去到他们从未去过的地方。”

 

儿童阅读教育研究专家王蕾教授在现场以她和女儿一同阅读《蒙古牧羊犬》的有趣过程展开谈话,和观众朋友们分享她的儿童阅读教育心得。
对于蒙古包,对于草原牧民,对于高大威猛的牧羊犬,孩子们有他们天真的理解与畅想。而通过阅读《蒙古牧羊犬》这部绘本,
孩子们可以增长一些知识和见闻,同时也会对从未接触过的事物产生新的畅想与憧憬,这正是儿童阅读的意义。
同时,王蕾教授就如何向孩子开展阅读教育,如何为孩子们选书,以及如何正确看书等很多问题与大家展开热烈讨论。

 

 

格日勒其木格·黑鹤:“都说改变孩子,就可以改变世界,而我,有这个理想!”

 

《蒙古牧羊犬》的作者黑鹤老师与现场观众分享了许多创作背后的故事:
 

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的寒冷天气,趴在草垛外一动不动近一个小时,只为拍下狗妈妈与幼崽静睡的温馨画面。为此,哪怕狗粪都冻结在了衣服上也感觉值得。

 

 

静候草原由黄变绿,航拍数次,每次都要辛苦驱赶一两千头羊放牧拍摄,只为了能在书的结尾以一种最完满的形式展现出牧羊犬成长的深刻意味,彰显出大自然的浩大与无垠。

 

 

谈到这些,黑鹤表示分享这些内容不是想要“卖苦叫惨”,而是自己越来越真切地感受到作为一个写作者、一个儿童文学作家,自己身上所承担的重大责任。

 

“当你收到孩子们一封一封给你手写的信,当你在特别偏僻的地方还能发现自己的书,看到喜欢你的孩子见到你激动到落泪,看到他们对你写的故事由衷地产生触动,你很难不受到影响。那些瞬间让我深深地觉得,我得格外用心地去给这些孩子写书,才对得起他们的期待。因为他们是未来,他们身上潜藏着改变世界的力量。”黑鹤如是说。
 

 

感动常在,惊喜常在,阅读的魅力就在每一个发现好书的瞬间,就在每一次享受和回味的过程。
在北京最美的深秋季节,在这古老静谧的四合院里,我们有幸遇见这样一场充满激情的创作与阅读的分享,这美好的下午令每一位读者和嘉宾难以忘怀。


 
 

// 图文版权归禹田文化传媒所有 //

// 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