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之夜”《中国恐龙地图》新书推介会举办 :300多只中国恐龙,带来全新震撼中国恐龙认知

来源:

7月29日晚,2022年“科学之夜”分会场活动正式在中国古动物馆拉开序幕。活动由科技部人才与科普司、中科院科学传播局联合主办,中国古动物馆承办。中国科学院传播局副局长王秀全、科技部国外人才研究中心副主任熊德义、中国古动物馆馆长王原,中国古动物馆原副馆长金海月、中央美院教师董亚楠等嘉宾出席本次活动。

今年“科学之夜”的主题是“走进科技,你我同行”。活动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青少年群体对科学知识的好奇与兴趣,为大众营造了一个趣味性强、参与度高、科学氛围浓郁的科学节日,让公众感受科学的魅力,营造爱科学的氛围。


 

《中国恐龙地图》的推介活动被安排在了第一场,北京禹田文化知否编辑部主编韩青宁化身“恐龙播报员”,为现场观众带来了精彩的中国恐龙“寻踪之旅”。

神秘的恐龙一向是孩子们的兴趣点所在,可是一提起恐龙,大家先想到的往往是霸王龙、剑龙、三角龙这些国外的恐龙。殊不知,中国是世界上恐龙物种发现最多的国家,截止到2022年4月,中国已经根据骨骼化石命名了338种恐龙,数量居世界第一名。

△《中国恐龙地图》四位作者

(从右到左分别是金海月、董亚楠、杨静、谢丹)

 

为此,在王原馆长的参与主持下,三位资深古生物科普工作者金海月、杨静(中国古动物馆原策划与发展部主任)、谢丹(中科院古脊椎动物所高工),联合“超级恐龙迷”、《恐龙快递》作者董亚楠,用三年的时间完成了这本诚意满满的《中国恐龙地图》。

△《中国恐龙地图》书影

 

在活动现场,韩青宁通过分区的方式向在场观众介绍了中国的恐龙分布。走进第一站的东北地区,辽宁是我国发现恐龙骨骼化石最多的省份,不仅恐龙多,还因为盛产带羽毛恐龙而闻名于世界,比如“世界上发现的第一种会飞的恐龙”——顾氏小盗龙。

第二站的华北地区,内蒙古的恐龙数量排第二,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白垩纪晚期恐龙化石产地之一,有众多的化石产地;第三站的华东地区,其中山东省是我国重要的白垩纪恐龙化石产地,在诸城和莱阳发现了大量恐龙骨骼化石;第四站的中南地区包括了华中和华南,是我国恐龙蛋化石产出最多的地区;第五站来到辽阔的祖国大西北,新疆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这里发现的恐龙个性十足,不少还是恐龙家族里的大明星;最后一站的西南地区堪称中国的“侏罗纪公园”……
 


 

除此之外,全书还精选了9家知名的中国恐龙博物馆,并制作了4条恐龙博物馆游学路线,有恐龙寻踪之旅、侏罗纪恐龙之旅、白垩纪恐龙探索之旅、恐龙乐园之旅等。

走完中国恐龙寻踪之旅后,韩青宁与在座观众分享了《中国恐龙地图》背后的创作故事。“三年磨一书”,主创们从20197月底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听了王原馆长的一场有关中国恐龙的讲座开始,花费三年的时间克服了资料收集、地图制作审核、手绘300多只恐龙、排版细节庞大琐碎等难题,最终为大家呈现了一场精致丰富的中国恐龙大餐。

△《中国恐龙地图》策划编辑韩青宁

在后面的签售环节,《中国恐龙地图》绘者董亚楠现场作画,各种妙趣横生的恐龙造型,不仅吸引了不少现场观众,还成功拉动不少“内需”,文字作者、编辑、现场工作人员、志愿者等秒变“小迷妹”,也排队要起签名书来。

 

 

中科院传播局副局长王秀全、科技部国外人才研究中心副主任熊德义翻阅《中国恐龙地图》后,称赞其制作精良,“看的出花了很大心力,为科普中国恐龙,为中国的孩子们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从左至右分别是熊德义、王原、刘光仪、王秀全、金海月

 

会后,韩青宁表示“中国恐龙”是一个很大的IP,不仅数量世界第一,种类也非常丰富有趣,呼吁更多同行能投入到中国恐龙的图书、影视、周边等产品的开发中,以让中国的孩子和大人多多了解中国的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