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时空同一天,中华民族的强国梦从这里开始……

来源:

10月16日,普普通通的一天。
但是,翻开日历,当我们追溯过去时才会发现,10月16日这一天,拥有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记忆点,是值得每一位中国人骄傲和自豪的纪念日——

还记得去年的这一天吗☟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将三位航天员送入太空。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中国科研工作者用他们夙兴夜寐的丰硕成果向世界展示着中国的强大。

 

回到并不遥远的19年前☟ 

2003年10月16日,中国航天员杨利伟从太空安全着陆,意味着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将航天员送上太空的国家。

 

当我们将日历翻回到1964年☟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新疆罗布泊戈壁滩的上空升腾起摄人心魄的蘑菇云,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第五个拥有核武装的国家。从此,中国不会再受到他国的核威胁和核讹诈。

中华民族的强国梦想,正是从那片荒凉的戈壁沙漠深处开始萌发、生长、壮大……

 

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东西。

早在新中国诞生伊始,深知“落后就要挨打”的国家领导人毛泽东主席就提出: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原子弹。

此时,整个国际社会没有任何人把这个经历过多年战乱、一穷二白的国家放在眼里。1959年,一支刚刚从朝鲜战场上归来的部队神秘“消失”在荒无人烟的西北之地;一辆西去的列车把一群初着戎装的青年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秘密运往被称为“死亡之海”的戈壁滩。

这条进出核试验场区必经的公路承载了所有核试验工作人员的理想。

在漫漫黄沙裹挟着的荒漠中,他们喝的是孔雀河里又苦又涩的盐碱水,住的是临时搭建的简陋军房。在恶劣的生存条件下,还需要严格遵守特殊战线的保密纪律,在危险的绝境中推进核试验的进程。

这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升空后产生的壮丽的蘑菇云。爆心现场,为之拼搏的人们激动得欢呼、拥抱、舞蹈。
 

那是千百个日夜的殚精竭虑,那是无数科学家和战士们无声的奉献,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不再屈于人下的最有利的保证。

周恩来总理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喜讯。
 

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爆炸,用事实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而几乎在原子弹成功爆炸的同时,我国政府郑重声明:

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这庄严的承诺见证了中国研究核武器的初心:我们搞原子弹试验的终极目的,就是永远不使用原子弹!

 

原子弹,永远沉默的武器!

距离遥远的1964年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当中华民族崛起,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时,我们不应忘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更不能忘记当年隐姓埋名、为祖国的强大作出贡献的无名英雄们。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徐鲁先生曾经走进罗布泊沙漠腹地,深入到当年的核试验研究所所在地红山,以及第一颗原子弹的爆心现场,实地走访和体验生活,创作了长篇小说《罗布泊的孩子》。小说的主人公小春,自小随父母来到荒凉的沙漠生活。我们通过女孩小春的视角,得以窥见当年核试验背后为之奋斗的每一个鲜活的无名英雄的动人故事。

在小春的眼里,她的童年是那样漫长。那漫长的童年里,还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就在罗布泊的深处,在那绵延起伏的群山的褶皱里……

她的童年里有经常消失、不知道去做什么工作的父母,还有和她家庭情况一样的同龄的孩子。他们在充满了狼嗥、饥饿、野性的罗布泊沙漠上,伴随着呼啸的风声与朗朗的读书声成长。很多年之后,他们才明白那段寂寞的岁月有多么伟大。

如今的小春已迈入花甲之年,但她依然记得,当年爸爸妈妈和其他叔叔阿姨们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在罗布泊的沙漠里,

获得一个最坚强的生命,

必须在碱水里泡上三次,

在沸水里滚上三次,

再在泪水里浸上三次!
 

于是,我们在小春的回忆中看到了参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核试验的所有人无声的付出:

他们之中有敢为人先的领导者。那是小春眼中亲切的“大皮靴伯伯”和程爷爷。他们是最早进入罗布泊的指挥人员。

他们之中有义无反顾的青年科学家。其中就有小春的父亲方俊德。他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大学生,他远走他乡,隐姓埋名,无声付出,完成了“罐头盒子”的重要研究,成功地回收了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的准确数据,真正意义上让世界承认了中国核试验的成功。

当年爆心现场,穿着简陋防护服,冒着被辐射风险紧急回收核爆数据的科研人员

 

他们之中还有不怕牺牲、吃苦在前的军人。老虎叔叔、尚豹子、周四喜、孙来燕……这群刚从抗美援朝战场上归来的军人,身上的硝烟还未散尽,又沾满了大漠的风沙。他们永远干最艰苦的活儿,吃最大的苦。他们中有人在排雷障碍中牺牲,有人为统计数据被雪谷吞没,将英魂永远留在了沙漠中。

 

致敬所有为第一颗原子弹研究而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们

 

这群人中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就是女科学家们。她们怀着青春的理想和激情进入罗布泊,自觉接受恶劣环境的挑战,用不逊于男儿的出色表现接受种种考验。她们就像马兰花一样,在大漠中散发芬芳。

当然,小春最熟悉的还是那群和她一起在罗布泊长大的孩子们。弟弟冬冬、大皮靴伯伯的儿子小勇哥哥、王汝芝阿姨的儿子小锁柱、当地维吾尔族老人的外孙小罗布……这群孩子别样的童年生活向我们展示了核试验基地的艰苦环境。因为父母每天都要进场秘密试验,他们从小缺乏父母的陪伴与关注,那些缺失的童年不仅残存着他们父母的隐痛与愧疚,同时也似乎在诉说着,在实现理想的背后有无数个家庭的默默付出。

 

属于罗布泊的孩子们平凡而又特殊的童年

 

这一切的沉默、心酸、痛苦,在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的那一刻化为喜悦的泪水,得到了最丰厚的回报。

可是,正如小春爸爸所说:“我们搞原子弹试验的终极目的,就是永远不再使用原子弹,而这,也是我们这些人的命运。因为无论是原子弹、氢弹,还是导弹,最终都应该成为永远沉默的武器!”

回想彼时爆炸后的国际声明,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为祖国强大而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们,无不在捍卫、守护着珍贵的和平。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尽管他们的生命已经消散,但故事和精神将得到永生。就像辽阔的罗布泊荒原,千年的风声,万年的风声,永远在呼啸;也像那些坚强的胡杨树,活着,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朽。

永不倒下的胡杨树,送来西去的英雄,

留下他们永不磨灭的英魂。

 

 

穿越时空,让我们回到半个多世纪以前,重返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去了解投身国防事业的父辈英烈的奋斗故事,体会罗布泊的孩子们别样的童年成长经历,感受大漠冷月、铁马冰河般的诗意,也向核工业研究之路上开拓道路的先驱们致敬。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就来一起阅读《罗布泊的孩子》吧!
 


喜马拉雅同步推出《罗布泊的孩子》有声读物,揭秘大国重器诞生的故事——